服務器其實就是一臺配置更高的計算機,它的內部結構也和普通的計算機大同小異。其硬件同樣包括服務器主板、CPU、內存、硬盤、風扇、電源等,今天詳細講下服務器硬件配置有哪些?服務器硬件配置應該怎樣選擇?
一、服務器是什么
服務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比普通計算機運行更快、負載更高、價格更貴。服務器具有高速的CPU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I/O外部數據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擴展性。服務器相比普通計算機加強了硬件功能,例如多個多核心處理器、更快的內存,可以提高應用程序性能,多塊硬盤驅動器,用于提高數據容量和冗余,特制的網卡等。
二、服務器硬件配置
服務器硬件配置是由主板、CPU、內存、硬盤、散熱風扇、網卡、磁盤陣列卡和機箱等組成,以下分別介紹:
1、服務器主板
主板是計算機的主電路板,服務器的其他所有部件都要連接在主板上。系統主板上的主要部件包括CPU處理器、芯片組,內存、擴展槽、硬盤以及用于連接設備(如鍵盤、鼠標和打印機)的輸入/輸出(I/O)端口。 某些系統主板還包括額外的內建功能,例如圖形適配器、SCSI磁盤控制器或網絡接口。
2、CPU處理器
處理器是服務器的中央大腦,處理器的速度和數量對你服務器支持應用程序的能力有著巨大的影響。由于處理器不斷變革,因此可能很難確定哪款處理器最適合你的應用程序。
3、內存RAM
內存是CPU和硬盤之間的緩沖設備,是臨時存儲器(作用是臨時存放數據),程序在運行的時候,都會調度到內存中運行,服務器關閉或程序關閉之后數據將自動從內存中釋放掉。
4、硬盤及陣列卡
硬盤就是永久存放數據的存儲器,其中常用的硬盤有300GB~4TB不等。硬盤類型分機械硬盤,固態硬盤兩種。
Raid(陣列卡)稱為磁盤冗余陣列,其功能是,當企業的網站數據量很大,單塊盤裝不下的時候,若購買多塊硬盤存儲數據時,就需要利用Raid技術將所有硬盤整合成一個大硬盤然后才能在這大硬盤上分區,存放數據。
不過硬盤多了勢必會有損壞,可數據是不能丟的,針對這情況,Raid還具備一個功能就是多個硬盤放在一起可以配置冗余,也就是備份,因此可以確保即使若干硬盤有損壞,數據也不會丟失。
5、散熱風扇
服務器風扇的作用是加快散熱片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以提高散熱片和空氣的熱交換速度。風扇作為風冷散熱器的兩大重要部件之一,它的性能的好壞往往對服務器散熱器效果和使用壽命起著一定的決定性作用。
6、網卡
網卡也稱為網絡控制器。網絡連接對于任何服務器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部分,網絡控制器負責管理來自你辦公地點內客戶端(其他計算機)的輸入和數據流量。
7、電源
因為服務器通常比普通桌面計算機擁有更多設備,它對電源的要求更高(一般為300瓦特)。如果服務器容納了很多磁盤驅動器,它可能需要更大的電源。這樣的話,你需要考慮哪種構成因素的選擇會適合你的需求:塔式和機架式或刀片式服務器。
8、服務器機箱
服務器機箱通常有一般的機箱或是中型塔式機箱所不具備的附加功能,以確保服務器能夠長時間連續正常運做。因此選擇一款合適的機箱產品,對于服務器系統的正常和穩定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三、服務器硬件配置怎樣選擇
1、選擇處理器應當考慮到三個主要功能
① 時鐘頻率
這是處理器運行的速度,通常單位為千兆赫(GHz)。一般是越快越好,這意味著,速度越快的服務器性能就越高,可以同時執行更多任務。購買高主頻的處理器不僅可以提高當前的系統性能,同樣有助于確保你的服務器能夠滿足未來的處理需求。
② 核心數量
這是處理器擁有的物理處理器數量。目前,大多數服務器CPU有四個或八個核心。多個核心可在將運行多個應用程序的服務器上實現更好的多任務處理。 例如,一個核心運行病毒掃描,同時由另一個獨立核心處理數據備份。
③ 緩存大小
每個處理器都有內建的高速內存,位置緊鄰中央處理單元(CPU)。 大緩存可以降低CPU從系統內存(在CPU之外)中檢索數據時所需的主頻。對于大多數應用程序,這可以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一般來講,具有更多核心、更高主頻和更大的高速緩存的CPU可提供優異的性能。
2、服務器內存要如何選擇
相比于CPU,內存(RAM)其實是影響性能的最關鍵因素,很多業務系統CPU利用率一般都在10%~50%之間,甚至更低。如果你的應用需要較高的內存容量,則需要考慮 RDIMM 和 LRDIMM 內存技術。如果你的應用對內存帶寬敏感,則需要考慮安裝的處理器型號以及你的平臺配備的內存通道數量。
如果是八內存通道的平臺,最好是每個處理器安裝八個內存模組,以獲得最佳性能。當模組安裝到第二個 bank 中時,一些平臺會限制內存性能,最后,你還需要考慮安裝雙 rank 內存模組,因為其內存性能高于單 rank 內存模組。
3、硬盤存儲系統如何選擇
服務器硬盤作為服務器的核心數據倉庫,所有用戶數據以及軟件都存在于此,它的穩定與安全與否直接決定著服務器數據安全。我們需要考慮硬盤的數量、容量、接口類型、轉速、緩存大小,以及是否需要Raid卡,Raid卡的型號和Raid級別等問題。
① 硬盤容量
作為數據儲存,硬盤容量成了重要參數,硬盤容量單位為MB、GB、TB。大廠商使用的是GB,另外還可以看硬盤單碟容量,就是單片單盤的容量,單碟容量大單位成本低,訪問時間也會越短。通常一臺服務器的硬盤容量越大,這臺服務器的硬盤單位字節越便宜。
② 轉速
轉速是服務器中的硬盤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單位為RPM,單位轉速越大硬盤的整體性能越好。
③ 平均訪問時間
服務器中的硬盤內平均訪問時間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到達目標磁道位置,并且從目標磁道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因此單位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盤則應小于或等于8ms。
④ 傳輸速率
服務器的硬盤傳輸速率指的是硬盤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為MB/s。含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其中的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于硬盤的旋轉速度。
⑤ 緩存
緩存是有著極快的存取速度的一個內存芯片。服務器硬盤擁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以上是服務器硬件配置構成及硬件選擇的方法。對于web服務器來說,主要是以CPU、內存、硬盤等硬件配置來作為主要的基準,同時選擇合適的帶寬、流量、硬防,按需選擇及升級以保證網站對服務器配置的要求。